不过刘辰却关注到敌军的那些尸体,疑惑问道:“这些尸体你们要如何处置?”
“自然是挖个大坑掩埋了。”孙坚不甚在意的说着,众人也没有意外,显然是习以为常了。
刘辰倒是好奇了:“这是敌军,那友军呢?要不要将尸体带回去?”
“先生,不可能的!”
孙坚摇头道:“道路交通不便,运输粮草也难以为继,何况是这些尸体。
“而且时间久了,这些尸体会腐烂,发生瘟疫的。我们最多带回他们的信物,建造衣冠冢,尸体也是就地掩埋的!”
孙坚开口后,程普等将也是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起来,他们知道刘辰来自天上,还以为刘辰不知道。
刘辰这才明白,原来古代所谓的“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那是大人物的待遇。
像这种士卒,哪怕是飞熊军这种精锐,也只不过是草草掩埋的下场。
不过挖个大坑,草草掩埋,被大风一吹,或者雨水冲刷,尸体不久曝露出来了,然后就会引发瘟疫。
这还是“善举”了。
有些直接暴尸荒野,甚至虐尸“筑京观”,炫耀武功、震慑敌人,战后他们倒是拍拍屁股走人了。
可是当地百姓就悲剧了,瘟疫频发!
赵云也是叹息一声,发出了一句感慨:“战承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这就是古代战场、古代将士的下场。
刘辰想了想,对着孙坚道:“将军,将他们焚烧火葬了吧,避免发生瘟疫,殃及洛阳百姓。”
“这......”
孙坚颔首道:“好吧,我立刻命令众将士着手准备!”
火葬可不是点把火就能烧了,还需要垒砌尸体,浇上火油、稻草之类的,还需要派人观察,防止火势蔓延了。
这绝对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一般将领哪会浪费时间去干这些事情?
不过毕竟是刘辰吩咐,孙坚不会拒绝这位谪仙人+女婿的命令。
何况这几次作战,若非刘辰,他们根本不会连战连胜——击败华雄李肃,夺下汜水关,现在又击败李傕郭汜,飞熊军,还收获这些战马,对其更加信服了!
孙坚命令手下操办火葬。
这些对话,其他人倒是没有太多关注,但赵云却望着刘辰,眼神有些晃动。
这段时日的相处,食则同桌、寝则同榻,让赵云发现刘辰“仁义”的一面。
这种“仁义”,比起刘备的仁慈更加深切!
刘备善待将士、爱戴百姓,可是骨子里流露出来的那种“阶级观念”,绝对是难以消磨的!
对于士大夫而言,黔首百姓、寒门士子、世家大族、皇亲国戚,这都是俨然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的。
士大夫还冠冕堂皇的讲了一个借口——此乃礼法!
可是刘辰,不管是对将领,还是普通士卒,亦或者伙房炊事员,黔首百姓,甚至是敌人的尸体,流露出来的那种感觉,就是“一视同仁”。
这种从未有过的“仁义面”,让赵云对刘辰十分好奇,无形之中也是越来越认可他的为人了。
他们常山人一直想要追随“仁政”所在,刘辰虽然属于孙坚的军师,但刘辰认可的人,赵云相信也不会看走眼的。
虽然刘辰没有提起,但赵云经此一战后,确实想要继续与刘辰并肩作战。
想要看看刘辰这样的“一视同仁”,施展才华后,对于百姓们又有怎么样的改变。
就在众人的心思各异、各自忙碌之中,士卒们终于将战马聚拢过来,那些马蹄上面扎着“扎马钉”的,也被拔除了。
经过最后的统计,战马有五千三百多匹,其他的要么逃走了,要么战死成为马尸了。
这五千三百多匹战马中,完好无损的处于大部分——因为飞熊军全副武装,这些战马披着铠甲,实打实的重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