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万历明君> 200.第194章 步履维艰,如烹小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0.第194章 步履维艰,如烹小鲜(2 / 5)

不被朝臣们蛐蛐两句。

陈经邦听了这事,也忍不住有些无语:“没办法,陛下端居九重天,少有跟这些没软肋的和尚打交道,不知何为临死反扑。”

“你看那一干王家老爷李家老爷的,不就老老实实引颈就戮么?”

太监尚且还要娶对食收养子,那六根清净的佛爷可没这些乱七八糟的软肋。

命都要没了,都是心里怎么舒坦怎么来,可谓横行无忌。

也有只怀柔伯施光祖这等拖家带口的,才会哪怕当场受了百二重杖,也仍旧在弥留之际口呼万岁。

这时,何洛文突然叹了一口气。

没由来地感慨了一句:“话虽如此……但,陛下当面才会引颈就戮,那顺天府之外呢?”

陈经邦面色一动。

他四下张望了片刻,迟疑问道:“启图是说……”

何洛文迎上陈经邦的目光,面带愁容:“京边有天威笼罩,尚且敢抗阻不从,非得等到刀斧加身,才肯幡然醒悟,那京外呢?彼辈又何其之多?”

“致仕的大员,各地的宗室,势大的豪右,置业的勋贵,勾结的官商,这些地方州县惹不起的角色,在两京一十三省可谓是密密麻麻。”

“前两月司马祉还给我写信,问我说他要是得罪了沈鲤,我能不能罩得住他,我竟自己都拿不准。”

“这般艰难局势下,度田清户之事却只限期三年,是否……”

“有些太过急功近利了。”

……

“急功近利?范公多虑了。”

王锡爵虽然一夜未眠,但仍旧显得很是精神,声若洪钟也毫无遮掩之意。

他朝范应期解释道:“度田清户又不是什么凭空而来的事,自嘉靖九年桂萼、郭化弘、唐龙、简霄先后提出度田之后,历任有识之地方官吏,便从未停止过此事的知行。”

“嘉靖十年,邹守益在江西安福度田,用时三年。”

“嘉靖十二年,安如山在河南裕州度田清户,用时二年八个月。”

“嘉靖十五年,王仪在南直隶苏州丈田均粮,用时三年四个月。”

“十八年,欧阳铎在应天府清查隐匿田亩,用时二年。”

“嘉靖二十六年,嘉兴府海盐县令度田三年不到。”

“隆庆元年,杭州府海宁县令许天曾清丈一年九月。”

“这些有心度田,主动度田的堂官,度田从未有超过四年的!”

王锡爵看向范应期,认真道:“有些事不是时间放得越宽越好的,就应当快刀斩乱麻,好让那些能吏与怠惰官吏分显出来。”

“至于三年不成的州县,往后自有别的计较。”

“百年旷举,宜及陛下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最后这句话,是张居正离京时,留给王锡爵的。

后者今日转赠给了面前这位户部右侍郎——如此百年旷举,应该趁着皇帝在位的时候,务必尽快把事情办妥当,一举解决所有的问题。

范应期闻言,沉默了半晌,最后拱手回道:“大冢宰良言,某受教了。”

两人相差七岁,以范应期为长,所以王锡爵称其为公。

而前者又略逊于官阶,便称后者为大冢宰。

王锡爵不经意间提道:“若说大豪,当世又有多少比得过咱们这些环列紫薇之辈?”

“只要咱们别同流合污,让陛下难做,那便是再多十倍百倍的怀柔伯,只要敌我分明,又有何惧之?”

范应期虽然是状元,但本事稀松平常。

当初浙江乡试,文章被评劣等,无奈做了科举移民定居顺天府,即便如此,还是交了“择校费”,也就是捐纳,进的国子监。

会试一百九十三,殿试时因为投了世宗皇帝所好,被钦点为了状元。

这种履历,在官场并不太受待见,从翰林院一毕业,就被一杆子戳到南京养老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