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铮铮大宋> 第二十七章:御前奏对(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七章:御前奏对(二)(2 / 3)

抛开叶清臣,文彦博与高若讷是最后表态的,也赞同先在河北尝试新规。

相较文彦博一脸平淡看不出端倪,高若讷明显仍记恨赵旸,只不过赵旸这篇札子他挑不出毛病来罢了。

别看二人最后都表示赞同,但同样是赞同,态度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要知道之前讨论召范仲淹回京那次,文彦博是第二个表态的,尽管表现地有些油滑,但总得来说不失善意,但这一次,文彦博却是倒数第二个表态,且全程面无表情,虽说最终并未反对,但前后两次的区别赵旸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不出意外,大概是因为陈执中那件事。

赵旸有意无意地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文彦博,不经意间,余光正好瞥见宋庠似乎正在看他,遂移动目光与后者的视线接触,却见宋庠对他稍一点头,微微一笑。

第二十七章:御前奏对(二)

咦?

赵旸心下纳闷,不动声色。

当日,经几位相公一致认定,赵祯令中书舍人院起草诏书,命河北以新规施行防疫之事。

这新规,即赵旸编写的《泛疫病防治管控规章》。

除原本入档封存外,赵祯命人将这份规章抄录多份,一份交予御药院,一份交予翰林医官院,一份收录于宫中书阁,剩下的则连同诏书一同发往河北。

临近黄昏时,曾公亮向官家告辞离去,而赵祯也带着赵旸前往福宁殿用膳。

在前往福宁殿的途中,赵祯故意吩咐随行人员离远一些,随后问赵旸道:“文彦博怎么回事?他当真很有名么?”

赵旸点头道:“那是,大宋重臣,数朝元老,士大夫之楷模。”

士大夫?

赵祯微一皱眉,因为以他对这小子的了解,士大夫在这小子心中可不是一个好词,至少是带有贬意的。

“他有何功绩?”

“这个嘛……”

“你又不知是吧?那你就说他有名?”

“我只是忘了,忘了是忘了,不知是不知,两者是有区别的。至于为何说他有名,因为他说了句话……”

“话?”赵祯停下脚步,“什么话?”

赵旸也不隐瞒,在看了看四周后,低声对赵祯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赵祯听罢顿时色变。

别看宋太宗时就提过“君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君主提及和臣子提及这能一样么?

前者可以视为宋太宗对士大夫阶级的笼络与示好,后者算什么?真以为能与君主平起平坐了?

“他对谁说的?是朕么?”赵祯面色铁青地问道。

“好像是宋神宗吧,大宋第五位君主。”

“他怎么敢?!”赵祯面色稍霁,但依旧怒火中烧。

毕竟身为君主,文彦博这话在他听来异常刺耳。

别看赵祯性格软弱,但倘若文彦博胆敢对他这么说,那绝对是贬职外调的下场,搞不好就去崖山接欧阳修的班了,毕竟文彦博这话简直就是在挑战君权,这是任何一位君主都无法容忍的。

至于宋真宗那会儿为何不发作,只能说当时君权已彻底被士大夫阶级绑架,不像眼下,无论是文彦博还是士大夫阶级,还没这个胆子。

眼见赵祯气得面色铁青,赵旸宽慰道:“人人都有自身的立场,官家看开些就是了。”

赵祯一愣,疑惑道:“你在替他说话?”

“没啊,就事论事。”赵旸摇摇头道:“有句老话叫屁股决定脑袋,他本来属于士大夫阶级,为士大夫说话岂非情理之中?官家听着刺耳,只是因为官家作为君主,君臣博弈间天然与其对立……所以说,官家看开些就是了,就当人无完人。”

赵祯若有所思,心中的怒气渐渐褪去,随即,他好奇问道:“那你呢?你站在哪边?”

赵旸想了想道:“我站在中华民族的理念这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