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1 / 3)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上贼船的袁倾城

《倾城农书》涵盖了从农田规划、耕种、施肥、灌溉到农作物收获、加工等各个环节,在土壤改良、肥料使用、土法农药等方面提出了许多这个时代还没有的“独到”见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使其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农业技术体系能兼论南北农业技术,再者其对土地利用方式和农田水利叙述颇详,并广泛介绍各种农具(包括麻晓娇研发的各种先进农具),绝对是一部对整个农业进行系统性总结、集古今中外农业科学之大成的著作。

看得出来,袁倾城的野心不小,她这是想融合古今编出来一部农业圣经。

就事论事来说,从内容上来看,在这个时代,《倾城农书》真的能被称为是农业圣经。

当然,袁倾城提出来的一些东西,目前还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就比如袁倾城提出的沼气池。

没有压力表,沼气池绝对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东西,如果硬搞,肯定会死人。

但话又说回来,也不能小觑古人的智慧,既然有人提出来了,并且能证明是可行的,如果有需求的话,肯定会有人去不断研发改进。

那沼气池在这个时代有需求吗?

何止是有,简直太有需求了。

要知道,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不是因为这么读顺口,而是因为,柴在这个时代,不只是必须品,更是奢侈品,昂贵的奢侈品。

《汉书》中有明确的记载,汉代平民全年收入的60%用来买柴烧饭,遇到灾年,直接卖儿卖女来换柴火。

而这个时期的汴梁城,拥有上百万人口,一天得烧上百万斤的柴。

就这,还只是春天、夏天、秋天的量,到了冬天取暖时,还得加量。

迫不得已,朝廷只能下令,谁敢乱砍树,牢底坐穿,因为开封周边的树早都被人砍光了,连军队都偷老百姓的桑树当柴烧。

所以,在开封城中,一担柴都能卖到半担米的天价。

被逼无奈,这个时代的人开始挖媒烧。

可煤太贵了,以至于只有达官贵胄、士绅望族、豪门大户之家才能用得起,平民百姓只能另想办法。

也就是,北方老农烧秸秆、麦秆、豆壳,烧完直接变肥料;而南方人则捡垃圾、捡枯枝烂叶当柴烧;西北人烧牛粪,晒干叠成粪饼墙,很是壮观。

总之,只要是能点着的,就没有这个时代的人不烧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代的人,过冬,就跟渡劫差不多。

冬天一来,人,尤其是穷人,一片一片的冻死。

由此不难看出,只要搞出来沼气池,肯定有市场。

最多不过就是在事故中不断总结和前行,人类不一直都是这么进步的吗?

赵俣先让人将《倾城农书》刊印了一千套,然后将许将找来,让他将《倾城农书》推广出去。

许将拿回去研究了七日,回来了之后,对《倾城农书》大赞特赞,称《倾城农书》远胜《氾胜之书》和《齐民要术》,将此书推广出去,必定能造福无数。

但许将还是提出了一个小建议,那就是能不能请袁倾城给《倾城农书》改个名?

这主要是因为许将担心,有人接受不了《倾城农书》是一个女人创作出来的,进而抵制这本好书。

许将的担心有没有道理?

有。

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很多男人都是大男子主义,他们看不起女人,也无法接受女人在学问或技艺上有所建树,尤其是像农业这样被视为“男儿之志”的领域。他们中的一些人难免会认为,女人的天地应局限于闺房与绣楼,而非广阔田野与浩瀚书海。

在这种情况下,袁倾城以一介女流之身,涉足农事,著书立说,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大胆挑战,难免会有人心生抵触,甚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