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世子稳重点> 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鼓轻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鼓轻捶(1 / 2)

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鼓轻捶

走进福宁殿,章惇头一次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拖着发麻的双腿,努力维持仪态,身形也不觉佝偻下来。

赵煦就坐在殿内看书,眼角余光扫过,看着章惇走进来的样子,这时的章惇才有了几分臣子的样子,与前几日的意气风发甚至略带几分张狂的模样比起来,此刻章惇的模样更顺眼了。

章惇进殿后,躬身规规矩矩朝赵煦行礼:“臣拜见官家。”

赵煦放下手里的书,露出了和煦灿烂的微笑:“章先生何必多礼,快快落座。”

章惇躬身谢过,小心地侧坐在书案旁的椅子上。

“章先生来得正好,黄河开封段的修堤之事,朕正欲与章先生商议,上月查处了一批官员,吏部又补上了缺,但度支司那边还需尽快拨下钱粮,否则数万民夫无以度日,怎能开工。”

章惇谨慎地道:“臣昨日已向度支司下了函,度支司回话,今年国库已无盈余,骤然多出这笔治河的开支,一时有些为难……”

赵煦皱眉道:“朕记得去年秋末岁赋近亿贯,这还没满一年,国库又没钱了?”

章惇苦笑道:“近亿贯岁赋确实不少,但我偌大的大宋,地方官府要截留支用,朝堂和地方官员要发俸禄,边军和京畿禁军要发兵饷,各种民生民用亦要支出,近亿贯岁赋,其实还是不够的。”

赵煦沉默片刻,道:“那就拜托章先生想想办法,从别处弄些钱粮来,河堤不能不修,总要支撑到今年秋末,待各地的岁赋押解进京……”

“是,臣再想想办法,可令度支司将今年汴京官员的俸禄延迟两月发放,如此,便可勉强撑到今年秋赋入京。”

赵煦展颜一笑:“还是章先生能干,任何事都能想到办法,可为朕分忧。”

章惇急忙谦逊地起身,连道不敢。

今日的章惇,无论态度还是礼仪上,都比以往低调了很多。

赵煦的一记隔空敲打,显然已起到了作用。

其实此刻君臣的心思都不在朝政上,当前的主要矛盾,是大宋官家和大宋宰相之间的矛盾。

矛盾没到尖锐的时候,只是赵煦察觉出苗头了,于是想把苗头掐死在萌芽之中。

历史上的宋朝,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历任官家对外再软弱,但皇权却从来都是死死抓在手里的。

终宋一朝,没有宰相架空君权,没有宦官干政,没有武将拥兵篡权,只有一群文人站在朝堂上打嘴仗。

总之,其言昭昭,其行昏昏。也就窝里斗内行,老祖宗几千年的智慧全用在内耗上了。

赵煦当然也在乎皇权,这是他忍气吞声八年才等来的亲政。

所以当宰相太过擅权,便引起赵煦的警觉了,他绝对不容许相权凌驾于君权之上。

说完了治河的事,殿内又陷入了沉默。

君臣各怀心思,但表面上仍是一片和睦,二人都面带微笑释放善意。

有些事情,是不能拿到台面上明说的。

都已经是这个级别的人物了,不可能像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样,闹了意见当面道个歉,拉拉手,以后还是好朋友。

成年人有成年人的解决方式。

赵煦不能当面训斥章惇,因为会损了天子的形象,天子就应有雷霆不惊的涵养。

章惇也不能当面道歉,因为他是宰相。

朝中还有无数旧党朝臣在死死地盯着他,一旦今日他道歉了,宰相的威严尽失,旧党朝臣以后就不会买他的账,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直接告到赵煦面前。

第一百六十六章 重鼓轻捶

彼此都清楚各自的立场,彼此也都明白对方的难处,道歉什么的,确实没必要说出口。

良久,赵煦笑了笑:“便如此吧,章先生,政事堂交给先生,朕很放心,新法仍要推行下去,这是大宋的国策,不可易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