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安性说道:“纵使吴三桂投了建奴,我们只要守住山海关即可。太祖在南方据说已拥兵二三十万,一路畅通无阻,太宗也已经先一步出发,难道建奴还能打破山海关吗?”
“不行,我必须加紧布置,小心建奴偷袭。如今关内人心惶惶,说不准就有人与建奴勾结,暗中打开关隘放建奴进来,还是要小心为上。”
王家彦说着。
正在此时,外面山西总兵周遇吉进来说道:“报,督宪,巡台,吴三桂传信说今晚就能抵达山海关。”
“今晚就来?不是让他明天到吗?”
王家彦皱紧眉头。
前几日朝廷派去的使者已经去了山海关,带了崇祯的圣旨以及吴襄的书信,赞扬他在国家危难之际与李自成死战最终殉国的事情。
等朝廷的使者回去后,王家彦就立即派人去邀请吴三桂,说要宴请他,表彰他为国尽忠的风骨。
整个布局还是相当严谨周密。
虽吴三桂投敌的谣言传得满城风雨,但其实崇祯和王承恩都没有传出去,连杜勋都只是被密旨抓捕高起潜,高起潜则只能通过猜测来劝说吴三桂。
要抓吴三桂的事情目前也就只有王家彦本人和喻安性这两个山海关最高级别官员知道。
而他们俩一个殉国,一个隐居不出仕,可见忠诚。
所以其实到现在吴三桂听到的事情也是一面之词,并没有实锤。
只不过吴三桂自己也不信自己能够死战殉国,他是什么人自己还不知道吗?
生死关头会选择为大明尽忠?
怎么可能嘛。
“也许是心中急切?”
“不不不,我觉得有问题。”
王家彦沉思道:“高起潜逃跑了,你觉得会跑去哪?”
“去找吴三桂。”
喻安性也毫不犹豫地说道。
高起潜是吴三桂的干爹这件事谁不知道?
吴襄和祖大寿在关外吃了多少败仗,还不是高起潜在帮忙撑腰?
不然换了旁人,早就被崇祯砍了。
“嗯。”
王家彦点点头道:“杜勋虽然没说高起潜什么时候跑的,但我觉得必然已经跑了很久,肯定早就到了宁远,你说这其中会不会?”
喻安性皱眉道:“我也这样想过,只是凭吴三桂怎么可能攻破山海关?除非他去找建奴,但先不说建奴会不会以为他在诈降,单说即便建奴信了,哪那么快召集兵马。”
第七十七章 山海关对峙
“唔”
王家彦沉吟许久说道:“有道理,只是不可不防,周遇吉。”
“末将在。”
“你现在传令,上半夜让马岱、马科、许定国、高第他们带本部将士守城,下半夜换上王承胤、姜襄、黄蜚、刘芳名他们。”
“是。”
周遇吉随即出去传令。
目前山海关内有大量山西、河北的兵马,各路将领十余人,兵力约四五万左右。
这些人其实后来有不少都投降了李自成以及满清。
如王承胤、姜襄、许定国等。
满清入关后大批明军、大顺军投降,组建成了绿营,绿营成为了满清一统天下的主要作战力量。
但眼下他们自然不知道哪些人是叛国逆臣,这些名单都在朱元璋朱棣朱云峰手上,因此也只能选择相信这些将领。
何况如今时局混乱,王家彦他们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情况,自然也就只能谨慎起见。
傍晚时分,天色渐暗。
站在东罗城往外看,远处道路上,徐徐走来大队人马,都是骑兵,旗帜上写了一个“吴”字。
城墙上的士兵迅速报告给了王家彦和喻安性,二人随即出来迎接。
虽然看样子吴三桂带了数千人出来,不过倒也正常。
关宁沿线常有建奴骑兵袭扰,试图截断明军给宁远的粮草,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