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
他每天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如何吃的更多,吃的更好。
这本书里对常见的妖魔食材进行了源流划分,以生存环境划分了“陆生类”、“水生类”、“飞行类”等。
又分为“鳞甲”、“走兽”、“飞禽”等。
《食源候论》的作者记载了各种妖魔食材,并指出不同的食材部分具有不同的补益功效。
例如书中提到有一种妖魔,名为“冥凫”。
冥凫一身禽肉含有大量煞毒,但冥凫之粪却可以用来入菜,使人明目。
大量食用,甚至有概率获得瞳术相关的法术。
许长生目光扫视到另一页,一种名为貔貅喉的食材引起了他的注意。
“貔貅喉:平南之州有兽,形似上古瑞兽貔貅,其心管假借貔貅之能。食之能开胃健脾,令人食量大增,尽享食材之宝。”
上古时期天地未变,瑞兽貔貅秉承天地气运所生,有招财进宝的神通,有嘴无肛,能吞万物而不泄。
“翡翠黄喉?”
许长生的脑海中浮现出前世的一道脆甜可口的菜肴,这道由牛黄喉烹制的美味,广受欢迎。
饱食度的困扰一直限制着他利用《九州美食指南》的菜品,提升自己的灵厨修为。
“这种貔貅喉或许能提升饱食度,若有机会一定要寻找一下其下落。”
除了以妖魔的种类划分食材,书中还介绍了五行食材相克相生之道。
这一部分内容属于高阶灵厨的范畴,到了五尊境之后,灵厨的道途就将蝶变升华。
五尊境的灵厨,点醒了体内五脏元君化为青黄黑赤白五尊后,战斗力将大幅度提高。
在此之前,灵膳只能充饥。
但在五尊境灵厨的手里,酸甜苦辣咸五味任意变化,一种灵膳既可以充当食物,也可以化为战斗的手段。
不过低级灵厨的战斗实力远不如同阶修士,毕竟不是武者这种专司战斗的道途。
许长生担心自己日后若是离开京城,去到了荒郊野外,偏僻之地。
仅靠他这点微末的修为,恐怕要角色反转,从烹饪食材的灵厨成了砧板上的肉。
一想到《九州美食指南》里的各种中华美食,许长生又干劲十足。
获得了“闻香识气”,他的心情相当愉悦,以至于到了卯时才发现窗外天光欲晓。
朱雀长街上又变得热闹起来,备货的商户和进城的货商脚步匆匆。
“成了灵厨还会废寝忘食,若我做个儒生,兴许也成果显著。”许长生自我揶揄道。
这种灵光乍现的顿悟,难能可贵。
尤其是从顿悟中领悟法术,更是一份难得机缘。
“书中自有黄金屋,古人诚我不欺。”
许长生听说儒道的修炼更重视这种,从读书中顿悟的机缘,能令儒生一步跨过数重境界。
大周太祖时期,世家大族与底层百姓之间存在着天堑般的隔阂。
为了朝廷选贤与能,太祖特地中断科考数年,将世家子弟和寒门学子的差距缩短。
当时不少穷苦人家的孩子,受此激励发奋读书,不少人在读书时顿悟,坐而得道。
至今存世的不少大儒,便是当时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