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条》同样如此,黄一鹤一开始还很紧张,眼睛都不敢往人群看,但当陈佩厮和朱时茅渐渐进入状态,猛地往下面一看,后面椅子上竟然没人,心里顿时一片拔凉。
怎么回事!
定睛一瞧才发现,不少人笑得前仰后合,甚至几乎要趴下去。
然而,好笑归好笑,但《吃面条》可不可以上,在场负责审查的领导们迟迟不肯表态。
“广电部对春晚节目提出的总体创作原则,是‘积极向上,寓教于乐’。”
“没有意义的笑,是绝对不允许的。”
看到不少领导也是这个态度,方言据理力争:“怎么会没意义呢,人民群众过大年,笑就是最大的意义!难道还有比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更重要的意义吗?”
也有人站出来说:“方老师,这个小品虽好,但完全就是逗乐,没啥积极向上的内涵。”
“怎么会没有内涵呢?”
方言眯了眯眼,“小品最后一句话不就画龙点睛了,‘你就别考演员了,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你看陈佩厮演的这人觉得当演员很容易,可是连吃一碗面都吃不像,是不是在讽刺那些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人,整个小品是不是有教育意义?”
“这……这……这也未免太牵强了。”
被反驳的人一时间无言以对。
“吴老,您觉得呢?”
方言转头看向广电部的吴部长,这位可是去年拍板决定让《乡恋》、《贝加尔湖畔》上央视春晚的主儿,这回《吃面条》能不能如愿地登陆春晚舞台,主要取决于他同不同意。
吴老不置可否,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而是暂且按下不表。
“我觉得今年的春晚,可以再设立一个奖项,叫‘观众最喜欢的节目奖’。”
方言环顾四周,“分为歌曲类、舞蹈类和语言类,各位觉得怎么样?”
…………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之后,方言的提议得以在审核领导中通过。
但关于《吃面条》,依旧保持不小的异议,能不能上春晚,一直拖到了除夕夜当天。
电视机已经普及到了千家万户,而且不少富裕的家庭还拥有了罕见的彩电。
尽管屏幕还只是14英寸,但是在家陪着父母看彩电的感觉,却是那么新奇又温暖。
杨霞就把韩跃民一家三口给请到自家来,五个人整整齐齐地坐在电视前。
“怎么还没开始啊?”
“妈,还有半个小时,您别着急。”
方红和韩跃民互看一眼,情绪激动。
本来自己设计制造出的服装,去年能上燕京台,就已经撞大运,万万没想到今年不仅能上中央台,而且还能在央视春晚赞助打广告。
“能不急嘛!”
杨霞焦急万分,“小樰怎么还不出来?岩子说他坐在第几排来着?”
“第一排呢,镜头一切,准能看到他!”
正当方红等人讨论他的时候,方言被戴临风、王扶霖“堵着”,聊到《红楼梦》。
“9号试拍是吗?”
“没错,边试拍,边训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王扶霖说,包括龚荧在内,第一期培训班将会有60多名演员进组。
由顾问委员会的红学家们亲自授课,比如胡文斌讲“国内外红学研究概况”,朱家溍介绍“《红楼梦》中的北方生活习俗”,邓云乡手把手教古代礼仪,启功亲自示范古人作揖的动作,甚至,还要开设琴棋书画小课堂。
“务必让每个学员研究原著,揣摩角色。”
戴临风说:“然后在试拍的时候,让她们今天演这个,明天演那个,最后根据她们表现的效果,确定角色,等两期的培训班结束以后,就公布选拔结果。”
方言挑了挑眉:“两期?”
王扶霖为难道:“是啊,现在还有些角色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