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所料不差,说汉王一句阉党余孽,半点都不冤枉他。阉党即帝党,阉党可不只包含阉人。……清正轩中,朱慈炤打了个大大的喷嚏。哎呀,不过是念叨了念叨潜伏在内廷的死忠而已,要打喷嚏也是那两个死忠打啊。莫非是有人也在念叨本大王。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到晚上赏月的时候,宫里宫外应该也就传遍了。这若是有心之人好好编排编排,弄个汉王挨打的小段子,在宴会上讲讲,不得引起哄堂大笑啊。想到这里,朱慈炤从床上坐了起来,开始认真盘点自己在西南下的大棋。历史上,张献忠于崇祯十四年,急行军数百里,奇袭襄阳,并俘杀襄王。失陷重镇、葬送亲藩,杨嗣昌因此‘惊惧’而死。朱慈炤利用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醒杨嗣昌。不仅使明军在襄阳大胜张献忠,还使得杨嗣昌刮目相看。利用杨嗣昌这张王牌,朱慈炤在西南做了五项布置:第一,把孙传庭从刑部大狱中捞出来,弄去四川最西南角上做了叙马兵备道。让他窝在叙州那边屯田吧,老天爷保佑,千万别有人想起他来。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至少杨嗣昌不是一个好督师,他是户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极品人选,但统军打仗也就马马虎虎吧。孙传庭才是督师的正选,至于张煌言、堵胤锡这些人,要么还太年轻,要么官职不高,至少在崇祯十七年这个节点上,他们的资历和威望还不足以充任督师。而且将来固守汉中,面对的对手可是阿济格跟多铎。朱慈炤很清醒,人贵有自知之明。那时候自己也就十四岁,想独立统军对战阿济格跟多铎,也忒瞧不起人了吧。最重要的一点,自己不可能长期待在汉中。争夺天下的真正关键,还是如何拿下湖广、四川、云南、贵州。朱慈炤发现筹划来筹划去,自己走上昭烈老路了。制定的那个西南战略吧,怎么看怎么像诸葛亮的隆中对。第二,让杨嗣昌招降了农民军首领袁时中,并把袁时中及其部属三万人安置到了叙州等地,让他们跟着孙传庭去屯田。这是军纪最好、归顺意愿很强的一支农民军,收编改造的价值极高。第三,朱慈炤千叮咛万嘱咐,让杨嗣昌把周遇吉、虎大威、猛如虎三个总兵牢牢地收拢在身边。这三个本来就归杨嗣昌这位督师指挥,只要保证别让他们被其他文官调走就行。第四,还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杨嗣昌把马祥麟带在身边,尤其别往襄阳之类的险地放。马祥麟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石砫是对大明最忠诚的土司之一,秦良玉、马祥麟母子更是忠臣中的忠臣。秦良玉到底年纪大了,若想长期高效地调动西南土司的资源,就不能让马祥麟如历史上那样,于崇祯十五年在襄阳壮烈殉国。前面四点杨嗣昌已经按照要求做了。第五点还没来得及做,朱慈炤需要杨嗣昌把秦良玉及其麾下溪峒兵至少一万五千人,调去汉中、郧阳两府之间的兴安州。等杨嗣昌这五点全部完成,朱慈炤在西南的布局也就彻底完成了。幸亏东林把杨嗣昌活活逼进了自己的阵营,才有了提前布局的机会。不然等李自成杀进北京才开始布局,黄花菜都凉了。那时候就算弄个李世民附体,都未必能翻盘了。朱慈炤长舒一口气,此时杨嗣昌正被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打得抱头鼠窜。朝堂上东林主政,对杨嗣昌连续不断地弹劾。朝堂下就更不用说了,东林和复社掌握着大明的舆论,杨嗣昌已经是谤满天下,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杨嗣昌手下精锐,周遇吉、虎大威、猛如虎,再加上万元吉统率的标营、马祥麟的土司兵,一共万把人出头吧。这督师当的,要多可怜就有多可怜。再看左良玉,这位左大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