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乾隆可能还不是很急,但是自己现在更加不急,需要等着地方上的战报送上来。
需要等北直隶丶辽东丶草原的清军援军。
朱简烜参观了圆明园和颐和园后,乾脆又去了一趟昌平的皇陵,简单拜祭了自己的祖先们。
——
黄河北岸的大明吴国主力第七师,配合黄河南岸的吴国主力第九师丶大明朝廷扬州部五万主力军合围。
在黄河南岸淮安段,消灭了清军海兰察所部五万人,淮安伯的叛军三万人后,淮安以东的黄河两岸就都被大明控制了。
第九师随即将当地驻防交给大明朝廷主力军,本部乘船南下进入长江,然后逆流而上过应天府,在铜陵上岸。
然后北上去刘安州,本来准备去要求淮南侯出兵,配合第九师过淮河北伐。
结果淮南侯的反应比第九师更快。
第九师抵达六安的时候,从淮南侯府留守官员处得知,淮南侯已经率军三万北上。
去了淮河南岸的罗山县河口寨,准备配合朝廷和吴王渡河北伐。
第九师有些意外,当即继续赶路。
抵达河口寨的时候,淮南侯已经准备了大量的船只,正好跟第九师一起渡河。
有了第九师的新武器支援,淮南侯的渡河作战非常顺利。
击溃北岸防守的清军后,随即开始分兵攻占周边地区,包括汝宁府丶颍州府下属州县。
第九师发现,淮南侯有几分乃祖黄得功的特点,领军作战确实比较勇猛无畏。
但是军队的素质着实很一般,在传统燧发滑膛枪线列步兵中都不算好,跟吴国的主力师更加没得比了。
主要是军官大部分都是大老粗,基本都不识字,也管不了复杂事情。
让他们占领地方,那就是纯粹的暴力占领,军队可能随便抢劫打砸,淮南侯也基本不管,或者是根本管不住。
再加上第九师是吴国军队,本身也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就在每个县留下一个排,让淮南侯每个县留下一个连,接受吴国主力师这个排的管理,一起控制这些占领区。
淮南侯当然也有自己的想法,理论上淮河北部也有自己祖宗曾经的封地,自己有权夺回来。
但是看到了吴国主力军的战斗力后,淮南侯这些想法都被按捺住了。
淮南侯就老老实实的当配角,第九师要求自己怎麽做就怎麽做,负责给第九师打下手。
淮南侯的军官当然不想接受别人的管理,但是真打不过那也只能认怂。
与相对顺利的第九师相比,第十师的情况就明显麻烦了很多。
第十师乘船进入湖北边界的时候的时候,就直接被鄂国公安排的炮船拦在了长江上。
炮船上的军官声称,为了避免水匪贼寇,外来船只一律不得进入湖北区域。
第十师理所当然的拿出吴王的命令,要求鄂国公率军配合自己北伐。
鄂国公的水师将领得到消息后,马上犯了和淮安伯所部的错误,理所当然的采用拖延策略,理所当然的顾左右而言他。
甚至还直接说:这里是鄂国公的封地,其他藩王命令在这里没有用。
他们和淮安伯一样,远远低估了吴国北伐军的急躁程度,这种程度的拖延和推诿,已经是在阻碍北伐大业了。
其他兄弟部队跑得快,自己要在这里跟他磨牙,这可不是阻碍北伐吗?
更重要的事情是,湖北这几年灾祸不断,吴国移民中有大批的湖北人,比山东人还要多几倍,几乎每个师都有湖北人。
这些灾民对鄂国公恨之入骨,他们知道鄂国公为什麽封锁航道。
就是要榨乾所有出入的灾民的资产,要求直接用土地换取鄂国公的船票,送他们去应天府。
大部分吴国湖北籍移民都被鄂国公敲诈过。
第十师的师长,跟手下的湖北籍军官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