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理寺,古老而庄重,红墙绿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长长的石阶下,摆放着两尊高达两丈的石狮。
人立于石狮下,渺小得如同蝼蚁。
仰首而望,官帽欲脱。
需得用手扶住帽顶,石狮下的人才能窥得那石狮的全貌。
宋旌虽是活过两次,却也是头一遭踏入这大理寺的地界。
宋旌与柳悬有太子令在手,从府门一路行来,畅通无阻。
大理寺的大门由两扇高大厚重、布满金色铜钉的木门组成。
跨过小腿高的门槛,有一条环廊包围着正中央的前殿。
环廊后,是一排排敞开门的厢房。
厢房内,有无数的官员穿梭其间。
从远处看去,能看见每个人的书案上都堆满了厚厚的书册。
再往下跨过几级台阶。
面前是一方极为开阔的空地。
空地两旁,种着两颗经历了久远年代的参天大树。
平日里,那些惩治贪官污吏与大奸大恶之人的公审案便是在此处审理。
当着盛京百姓的面,惩恶扬善,以博取民心,引得百姓们纷纷叫好。
穿过广场,再上几级台阶,跨过一道巍峨的殿门后,往里走,进入前殿,就会昏暗许多。
这座开门可见的前殿,一般是用来堆放各地刚送上来的卷宗。
在这里,有相应的官员,对不同的卷宗进行分类、审阅、批复与归档。
从前殿往后。
穿过一条幽深、静谧的甬道。
甬道两旁的石柱上均雕刻有威严、骇人的神兽,它们横眉怒目,齐齐望向甬道下路过的行人,令人一眼望去,不禁胆寒。
随后,在沙沙作响的树林尽头,有一座精致的中殿,那才是大理寺中官员们日常审理案件的地方。
进入正堂,宋旌只见堂内陈设极具文人风范,在不失威仪的同时,庄重典雅,处处透着古韵。
堂内正中央,是一张巨大的公案。
公案上摆放着质量上乘的文房四宝、一块厚重的惊堂木,与一卷卷案宗。
公案旁,分别矗立着两座等身高的巨石雕像,一座狴犴,一座獬豸。
再看那公案后,则是一把雕刻着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太师椅,那是日常审理各类案件时,主审官坐的地方,
在主审官的身后,还挂有数十幅大理寺历代名臣的画像,以供后人瞻仰、学习。
此刻,那太师椅上空无一人,但是那股庄严肃穆之气却扑面而来,让人心生敬畏。
在公案两旁,是排列得整整齐齐的几排官椅,那是给参审官员们坐的地方。
官椅后方的石墙上,是一排排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各种律法典籍与案卷,以便大理正随时查阅翻看。
除此以外,还分别设有旁听席与涉案人员席。
在旁听席上,摆放着几张带有茶几果盘的坐椅,以供有身份、有地位的达官显贵们旁听审判;
而涉案人员席则设置于公案侧前方的角落里,方便主审官询问案情,审视证据。
宋旌与柳悬一入得正堂,那眼尖的王寺丞便发现了两人,还略微有些讶异。
大理寺的规矩,严如铁律,能入内旁听的人,屈指可数,几近于无。
寻常情形下,除了那些直接参与此案的官员,与部分涉案人员以外,其余闲杂人等皆被严苛地拒之门外,莫说从旁窥探公堂上的奥秘,便是靠近一步,也是难如登天。
一般,唯有那些关乎朝廷要务、轰动朝野的大案,才会特许一些有名望、权势的人旁听。
此举,不过是幸帝为了彰显朝廷的公正无私,与司法的公开透明而故弄玄虚罢了。
然而,若是那案子牵涉到皇室贵族或是朝廷秘辛,那便更是讳莫如深。
除去圣上与圣上御笔亲批的官员,旁人若是胆敢妄图染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