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家父宋仁宗> 第一百二十八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八章(2 / 3)

快来形容并不为过。而宋国不仅多年未与他们交战,还年年送来岁币、绢帛,几十年下来经济交流下来,国内经济物资仰仗宋国的海了去了。旁的不说,就家家户户日日需食的咸盐,明明南京(今北京市)就有全国最大的盐场,可宋国的盐加上运费跨海运送过来,居然比南京盐场中盐的出厂价还要便宜,只这一条,就不知让多少南京人靠着贩宋国的私盐发了家。可现在上头的老爷们一声招呼不打就对宋国动了手,还是冲着人家的独苗儿子,哪怕是搁在民间都会让人破防发疯,不计一切代价,遑论是一国之君呢。所以许多乡籍在南边的辽国兵卒在得知此行的目标是谁后,整个人心情就没好过。

两国交战所导致的榷场关闭、燕云十六州面临的战争压力,远远高出对西夏动手。

现在夏军就在他们侧翼,动手砍出一刀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杀意是很难隐藏的,人多的时候尤其如此。在感知到不少辽军兵卒的蠢蠢欲动后,夏军兵卒们出于自保的心态,抢先一步拉开了距离,避免自己死得不明不白。两军原本"牢不可破”的阵线开始出现了间隙。赵昕见状满意地笑了。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前提可是三者互不统属,各自保持独立性。像宋辽夏三国因为相互威胁忌惮才形成的三角形,两两之间还各自有着旧怨,往里头下蛆,挑起嫌隙简直不要太简单。他并不指望因为自己挑拨意味满满的一番话,耶律洪基与李元昊就会放弃已经达成的约定。

他只需要将那颗本就深埋于双方心中,怀疑猜忌的种子催发,给为数众多的辽军提供另外一种可能性。

待到辽军攻击受挫,说不定耶律洪基就会因为无法违拗众意,走上这条路了。

大概是为了阻止赵昕再说出动摇军心心的言语,那些赤裸着上身的辽军不再向城头喊话,只是专心致志地擂鼓,催促前锋攻城。黑白两色的潮水又“缓慢"地汇集到了一处。折继祖观察片刻后面色变得十分难看,行至赵昕身侧说道:“殿下,观彼等步态姿势,均是两国精锐。”

什么叫做精锐?用性命喂出来的才叫精锐。他们见过了很多性命的消逝,所以步伐沉稳,有序散开,手中举着的盾牌防范着守军箭矢最有可能射来的方向。

没有学会这些的人,即便运气好躲过了第一次,也会在第二次陷于死地。因为他们的使命便是用性命去冒险,为大军打探出城墙上兵器与人员的大概构成。

这些人也的确无愧折继祖口中的精锐之称,即便身披重甲,也很快到达了护城河处。

护城河的水早早地被放干,留下一条宽约丈余的沟堑,里头扑满了削尖的木桩铁刺。

自有辅兵两两扛着厚重的木板上前,小心翼翼地进入沟堑中,为这些探路的精锐铺就一条前行的通道。

而到达护城河所处的位置,通常意味着进入守方的攻击范围。当护城河迟滞进攻方行动时,是防守方展开攻击的最好时机。因此在折继祖开始向赵昕请令:“殿下,贼军已至,请下令吧。”但赵昕看了看正跳下沟堑,竭力铺就木板的辅兵服色,挑眉笑道:“不急,且等辽军先头部队过了再说。”

折继祖一怔,尚未开口,跟在赵昕背后的晏几道就击掌赞道:“殿下端得妙计,既言要与辽军联手灭夏,那我等先展露三分诚意也无妨。且放这些辽军一马,看那耶律洪基如何与李元昊分说。”

打头的辽军忐忑不安地过了护城河,心中是既庆幸又纳闷,庆幸于又保住了一次性命,纳闷于府州军好歹也是名声在外的宋军劲旅,如何会呆到对他们初而不见呢?

只是处在中军阵中的耶律洪基在见到己方的先头的攻击部队行进如此顺利时,面色变得铁青一片,尤其是紧随其后的夏军遭到了“重点照顾",许多人中箭落入深深的沟壑中,就连惨叫声都是戛然而止的。于是依靠权力强压才好不容易再次聚合到一处的辽夏两国军队,再次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