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弹劾,也得有更实际的证据才行。
越来越多大臣出班奏请。
检校尚书右仆射秦琼平时很少说话,此时也是不客气的站出来,先是上来就请辞,说自己是武怀玉义父,如今同是宰相,也当一同回避。
接着秦琼很不客气的瞪着王珪来了一句,“这个事情必须查,彻查到底,一定要查个清清楚楚,如果王相公所弹劾十罪属实,那到时武怀玉自当定罪处置,秦某也愿一并承担罪行,”
“可如果查明不实,也希望王相公也要承担这诬告之罪!”
眼看场面要失控,李世民终于开口了。
“退朝!”
谁也没想到,皇帝最后说出的却是这两个字。
皇帝甩袖而去,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场风暴刚开始。
退朝后,武怀玉直接回家,写了一道辞呈,说自己病了,无法任事,请求辞去一切职务。
武怀玉的辞呈刚送进宫,秦琼的称病折也到了,他说旧疾复发,无法胜任宰相之职。
紧接着马周也辞职了。
理由是他为御史台的佐贰,如今妻弟受弹劾,他位置敏感,请辞回避。
然后兵部尚书李靖也请辞了,理由当然是他是武怀玉的老师,现在武怀玉被弹劾的十大罪名里还有结党营私罪,王珪列举的武党里就有他李靖,所以他也请辞回避。
一连四位重臣辞职,倒好像确实坐实了武怀玉结党这事。
侍中王珪和黄门侍郎韦挺摩拳擦掌,准备正面硬刚武怀玉,这次的突然袭击,其实是早有准备。
武怀玉的行为,确实得罪了许多人。
最近各方也在慢慢串连,甚至在通过舆论一点点的传扬发酵,就准备挟带舆论一举把武怀玉掀落马下,顺便把他那些乱七八糟的政策给废了。
只是王珪似乎遗忘了最重要的一个人。
那就是天子。
他也似乎忘记了武怀玉只是个冲锋陷阵的先锋,真正指挥的是元帅李世民。
宫中,李世民很气。
他夺位以来,一直隐忍,一直想着重新团结各方势力,为的就是能够把大唐带向更安定繁荣,为此他忍魏征、忍杜淹、忍他王珪,甚至诸如薛万彻、谢叔立、冯立等一个个都忍下来了。
要不是李瑗、王君廓、罗艺、李叔良、李孝常等做死非要谋反,他也是能忍的,连裴寂他都忍了许久,直到他非还替太上皇四处联络。
“朕要杀了王珪!”
皇帝面前,坐着长孙皇后和她兄长长孙无忌,兄妹俩人也是难得一见皇帝如此盛怒。
“陛下息怒。”
“局面好不容易好转了一些,有人就坐不住了,就开始要使阴谋诡计,开始要内讧,要党争,他娘的就不能安份吗?”皇帝难得破口动粗,“贼他娘!”
皇后都被这污言脏了耳朵。
“陛下先吃个西瓜吧,冰镇过的。”长孙无忌劝说。
皇帝现在没心情吃瓜,这段时间攻击武怀玉的奏章很多,他都留中不发,还特意给武怀玉赐号帝心,本以为传递的信息已经够明确了,可有些官员搞不清楚也就算了,王珪也这样?
好说歹劝,皇帝才终于稍平息了几分怒火。
这时长孙无忌也才说道如今长安是有那么一股势力,正在串连煽动。
“有人在教孩童唱些童谣,有人悄悄在街巷里坊撒下小文章,流言四起,和尚、贵族、商人、官吏,甚至有军官也参与其中。”
长孙无忌这话有如火上浇油。
李世民的火腾的又往上冒。
“他们想干什么?”
“其实他们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把翼国公赶下台,最好是流放岭南,然后顺势请去罢废他提出的那些政策,诸如亩纳二升的义仓粮,再如这拆坊墙建街市,又诸如僧道考试、百贯一牒、禁止僧道从事工商放贷等等,”
“王侍中之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