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 第302章 不信谣不传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2章 不信谣不传谣(3 / 4)

,减少或停止铸铜器。”

薛万彻的想法却恰相反,他打算停止私铸铜钱,而是铸铜器。

甚至想销钱铸器。

灵州的私铸钱,相对来说,还算精美,不算太恶,用料还是较足的,不过相比起朝廷的开元通宝来说,其实还是偷工减料了的,这也是私铸赚钱的关键。

朝廷开元通宝钱,各地设立钱监,铸钱炉,主要就是设立在那些铜矿产地,以开采的铜料就近铸钱,然后再运调各地,因为全国统筹,用料足,加上运输成本等,还有管理等成本,所以铸钱成本挺高,往往铸造发行一千枚铜钱,最后成本也就达八九百钱,甚至有时还要亏本。

而私铸往往是在那些交易兴盛的工商城市,用的是市场上的铜料,甚至直接用市面上的铜钱融化后重新改铸。

有三百官钱融铸成五百私钱的,甚至有调整材料比例等,这使的私铸钱的利润很高。

灵州这边的私铸铜钱,依托灵州这个大市场,利润能稳定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但是销钱铸器,把官钱销毁铸成铜器,利润却有百分之三百六。

私铸钱和销钱铸器间利润相差很大。

现在灵州铜料不足,甚至朝廷也明知灵州这边销钱铸器、私铸钱情况严重,所以如今有个潜规则,不让铜钱出塞,朝廷需要支出的地方,都用绢布代替钱拨给。

朝廷这样做,目的就是不让灵州再薅朝廷羊毛,毕竟朝廷现在拼命,一年也只能铸钱三十万贯左右,铸币量实在太低,那边铸,这边销,谁吃的消。

干脆让朔方陇右河西地区,不再输入官钱。

要用钱怎么办?

私钱或旧钱,兼以绢布。

皇帝给武怀玉的秘信里,其实关于此事早有旨意,就是让他在灵州都督府,想办法先打击销钱铸器的行为,然后私铸钱要提高些质量,暂时让私铸钱接替官钱在塞外流通,以弥补官钱铸币不足的问题。

这旨意,对朝廷当然是有利的。

但对灵州私铸利益相关的所有人来说,这无疑是很大损失。

销钱铸器的利润百分之三百六,这利润高到足够铤而走险。

可武怀玉也清楚,灵盐现在工商兴盛,虽是占着丝路、边市之利,但如果朝廷停止输入钱币,本地又不能顶上,那货币严重不足,必然极大影响工商。

货币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可如果私铸太恶,又会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这些都容易使的市场动荡混乱。

皇帝是希望灵州打击销钱铸器行为,以地方铸钱代替朝廷铸币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维持私铸钱的币值,要保证一定的成色。

其实这也是如今开国之初,朝廷无奈的一时权宜之计罢了。

皇帝就算知晓灵州私铸、销钱这些问题,但也不敢贸然的一刀切禁止,否则后患无穷,必须得有个妥善的计划,一步步的软着陆。

这是比较稳重的治国之法,皇帝也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让地方上的利益集团心生抵触,所以又给出了诸如放开铜矿开采等政策。

如果灵州这边能够找到铜矿,加大开采量,获得更多铜料,那也能铸更多私钱,哪怕铸私钱的利润可能只有百分之八十,不及几倍利的销钱铸器,但毕竟也能比之前铸钱获得更多利,也算是一种补偿。

“咱们灵州都督府境内是有铜矿的,还不少,只是欠缺开采,我觉得咱们可以请来工匠等,招商募工,开采铜矿。”

“然后以铜铸币,”

武怀玉对薛万彻和豆卢怀让也是直言,朝廷不可能一直让灵州这边搞私铸钱,更不会一直容忍他们销钱铸币,武德五年来,朝廷回收旧钱铸造开元钱,但铸币量一直较少。

要是各地再这样疯狂销钱,那朝廷这钱都白铸了,全为私铸做了嫁衣。

以前灵州这边因处前线,朝廷重心还是在平定天下,一时也顾不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