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以上的女孩儿有四十来个,这个年纪正是要避嫌的时候,胡先生为人迂腐,死活都不肯教,黛玉只好亲自上阵。
不过一个人精力有限,黛玉无法,只能按年龄分作三班,自己教十三四岁的那一班,剩下的两个班则是在收容的一干妇人中寻到两个识字的,暂时先教着。
好在不学四书五经,只认字就行,倒也不算累。
紫鹃、雪雁两人跟着黛玉多年,潜移默化之下也略通诗书,虽不能教四书五经,但教认字还是可以的,故而也被逼着当了女先生,轮番给众人上课。
除此之外,黛玉还按各人喜好,让几个手艺好的老妈妈教她们厨艺,纺织,女红针黹。
鸳鸯识字不多,便单教女孩子们刺绣。
此外还特意雇了一个医婆来庄上,一则平日里孩子们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可以及时诊治,二则也可以顺带教一教女孩子们。
这时候女医极少,大夫基本上都是男子,许多大户人家的女眷即便是生病,也不大愿意找大夫来看,故而会医术不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都是一件好事。
王珣笑道:“我方才在庄上逛了半日,孩子们读书都甚是刻苦,还有几个年纪虽小,却颇有天分,日后指不定是有造化的。”
黛玉闻言道:“我先前便说过,不论是谁,若读书有天分,慈幼院会一直供他们读下去,即便读书不成,也能出去做账房,做掌柜,不至于衣食无着。”
不过为了避免养出忘恩负义之徒,也是公平起见,慈幼院会事先签好契约,只供到二十岁,若二十岁还未取得功名,便不再供养。
若是读书有成的,日后不论出去自立门户,还是科考做官,都须得回报慈幼院,有五年义务为慈幼院做事,或是教学,或是照看孩子,或是捐助银钱粮食。
至于没有读书天分的,满了十五岁都要自立,不管是出去做工,还是自己做买卖,三年之内,一半都得上交慈幼院入公账,若是不愿出去,留在慈幼院帮忙做事也可以,但只包吃住,没有工钱拿。
三年之后是走是留都任凭选择。
不过相较于男孩子,黛玉更担心的是女孩儿们,然碍于世情,她能做的事亦极有限,不过这些女孩子读书识了字,又都有一门手艺在身,以后的日子多少会好过些。
说话间鸳鸯带着小丫头端了才洗好的几碟菱角、西瓜,桑葚、甜枣儿等几样时新瓜果进来,笑道:“姑娘,大爷,尝尝这果子罢,都是方才地里现撷的,这西瓜在冰盆里镇了有一会儿了,新鲜的很。”
黛玉早年天生不足,体弱多病,死而复生之后方彻底康健起来,如今已与常人无异,不过她素来注重养生,饮食有度,因此虽天热,也只剥了个菱角吃,又吃了一小块西瓜便罢了。
王珣却最是怕热,将一盘冰镇西瓜吃了大半,方才停下,叹道:“好吃是好吃,只可惜太少了些,三两口便没了。”
黛玉摇着扇子,见状不禁摇头道:“这么大了还跟小孩儿似的馋嘴,这东西虽好吃,到底太凉了些,尝尝味儿便罢了,吃多了仔细肚子疼。”
王珣笑道:“姐姐自从当了这慈幼院的院长,瞧谁都像孩子。”
房中众人闻言都笑了,黛玉嗔了他一眼,道:“越发贫嘴了,有的吃还堵不住你的嘴。”
不觉天已近午,众人就在庄上用了午饭,现成的新韭鸡蛋,青菜豆腐,虽是粗茶淡饭,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话分两头,却说潘家收到刘氏打发人送来的瓜果绸缎,潘小姐看到茜香罗十分喜欢,听闻是王珣此次因功得的赏赐,心下更是欢喜,暗道父母眼力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