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信重。
宁安王爷身份尊贵,辈分又高,有他出面,众人再不满,明面上也不敢为难。
话虽如此,这依然是份吃力不讨好的差事,然而长康帝已经吩咐下来,王珣再为难,也无法抗旨,心中苦笑,只能硬着头皮恭敬领命。
长康帝这才满意,之所以选中王珣,一则是因为他才干出色,二则也是看中他出生寒门,与任何势力都没有牵扯,性情果断又不失圆融,是处理此事的最佳人选。
不到半日,王珣被长康帝破格任命,与宁安王爷一道清理户部账目的事便传了开来。
潘嵩得知此事,不喜反忧,回到家中便长吁短叹,潘夫人见了心下疑惑,道:“这又是怎么了,出了什么事不成?”
潘嵩叹了口气,将王珣得到长康帝任命,清查户部账目的事说了。
潘夫人听了更不解,道:“女婿被圣上倚重,是喜事,应该高兴才是,你怎么反倒叹起气来了?”
潘嵩摇头道:“你哪里知道其中的厉害?这户部历年的账目一直是笔糊涂账,牵扯太多谁也不敢去碰,此次若非南下用兵,国库告急,陛下也不会打这个主意,如今敦复接了这个差使,做得不好,陛下那边难以交代,做的好了,不知要得罪多少人,咱们家也少不得要受牵连。”
潘嵩素来圆滑,处事八面玲珑,从不与人为敌,这才短短十几年便爬到了翰林掌院的位置。
潘夫人听了,也有些担心起来,蹙眉道:“这可如何是好?”
潘嵩叹了一口气,道:“如今说什么也迟了,先走一步看一步罢。”
他当初只看中王珣是个青年才俊,便迫不及待结亲,原本想着让他按部就班在翰林院呆三年,再外放几年攒些资历,回来后便可在六部寻个缺,日后若有造化,说不定还能入内阁。
没想到长康帝此番竟打破常规,对王珣破格提拔,以致如今接下这个烫手,以后还有一大摊麻烦事,沾不成光不说,说不得还要受连累。
想到此处,潘嵩心下不禁有些后悔,好在两家议亲之事并未声张,后来又因守孝之事搁置了,外人皆不知道,一时半会儿倒牵连不到他身上。
王珣并不知道未来岳父对他有诸多不满,他自从接了长康帝之命,便马不停蹄,带着众人日夜不休核对账目,整整半个月都宿在户部,总算整理完毕。
这一日,王珣与宁安王爷将所有造册都整理好,呈给长康帝。
长康帝看罢,才发现账上的亏空竟高达四百多万,而库存银两却仅仅只有六百万两。
这远比他预想的还要严重。
长康帝一颗心顿时沉了下来,他心知肚明,这其中大半都是因他对官员的宽纵,允许官员借贷,才造成腐败亏空,加之内外仓储中饱私囊,常年拖欠累积下来,以致酿成如今的局面。
宁安王爷秉性正直,见长康帝沉默不语,忍不住谏言道:“陛下,如今亏空已成大患,不可再宽纵下去了,否则国库空虚,必将动摇国本!”
王珣低着头垂手恭立,这样的话宁安王爷说得,他却说不得,只能希望长康帝早下决断,近几年年成不好,各地田亩减产,如今又要对西海沿子用兵,粮食更是吃紧,若不整顿亏空,国家必然生乱。
长康帝神色疲惫,他如何不知整顿亏空势在必行,只是这其中涉及的人实在太广,上至宗室贵族,下至朝廷官员,一旦处理不当,必将引发大祸。
宁安王爷见长康帝迟迟不发话,再次道:“西海用兵在即,北疆鞑靼又虎视眈眈,难免一战,处处都急需钱粮,亏空之事不可再拖下去了,望陛下早做决断!”
长康帝闻言,想起战乱不断的西海与北疆,终于下定决心,长叹一口气,道:“罢了,追缴亏空之事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