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21 章(2 / 3)

坐享其成的欧也妮发现自己不用再说服格拉桑,他已经开始向欧也妮报告,葛朗台现在还有一笔四十万法郎的款项存在自己的银行里,用途则是趁着年底时,许多人需要结清一年的款项,会导致公债的价格走低,趁机购进公债。

原著里葛朗台留下的那六百万公债,应该就是这么一年一年累积下来的。欧也妮毫不犹豫的要求,自己可以随时征用这一笔形同现金的款项,理由就是对突尼斯的公债现在价格是虚高,很快会出现新的回落。

那时又是一个很好的买入时机。

格拉桑与泰伊古太太对欧也妮的分析都觉得不可思议,奇妙的是两个人都表示保留自己的看法,需要在另一个人不在场的情况下,与欧也妮详谈。

对此欧也妮不置可否。

第二天,整个公债市场就悄悄流传开欧也妮在对突尼斯公债上的斩获,大家最吃惊的不是外省人的大手笔,而是对市场节奏准确的把握。

于是格拉桑这位受托人,在公债市场很出风头,大家都想通过他,了解那位目光精准的外省女孩,下一步还会不会涉足公债市场。

“欧也妮小姐,现在只要放出您购进公债的风声,对突尼斯的公债还会上涨的。”格拉桑说的志得意满,他现在已经巴不得欧也妮重新给他下达购进的命令。

欧也妮正在摆弄着几张请贴,听到格拉桑的建议只是摇头:“现在可不是购进的好时候。”

格拉桑也注意到了欧也妮的请帖,他认得几张请帖上的古老族徽,不由赞叹道:“您要是真的出席这几家的宴会,在巴黎就真的成功了。”

“可是他们想请的不是我,而是公债的消息来源呢。”欧也妮十分透彻的说,语气不象一个二十四岁的姑娘,倒像看透世事的老人。

格拉桑深有同感的点头:“哪怕是这样,还是有许多人宁愿花一万法郎获得这几张请帖。”

实话,有时比刻意的奉承更让人愉悦。欧也妮也是一样,她只是告诉格拉桑先生,她会有选择的参加几个宴会:“比如德.隆格尔伯爵夫人,竟然给我下了请帖。”

已经在巴黎呆近两年的格拉桑,显然对德.隆格尔伯爵的家庭成员十分熟悉,知道他家有一位适婚的子爵,所以对这张请帖分外反感:“没想到高傲的侯爵夫人,竟然也听说了你在公债交易所的战绩。”平常装的还挺清高。

“您误会了。”欧也妮当然听出格拉桑的言外之意——隆格尔伯爵夫人,同样看中了她的钱,她有必要纠正格拉桑的观念:“德.隆格尔伯爵夫人的母姓也是拉倍特里埃,她是我母亲那方面的亲戚。我出席她的宴会,是要为爸爸来巴黎做些准备。”

知道去世的葛朗台太太还有显赫亲戚受到的震惊,并不如葛朗台来巴黎的更大。格拉桑紧张的问:“葛朗台要来巴黎?他可从来没来过,难道他已经知道了,你要从我这里支取那笔四十万法郎的款子?”

当然不是。欧也妮很肯定的打消格拉桑的顾虑:“不是的,格拉桑先生,爸爸会来巴黎,是因为王上马上就要下达晋封的旨意了。”

经泰伊古太太从中斡旋,葛朗台的男爵晋封命令,终于要下达了,他得在晋封命令下达的第二天,到王宫中接受王上的接见,并向王上宣誓效忠。每当想起葛朗台除了金钱什么也不信,却要当面对王上说着信仰与效忠的话,欧也妮都忍不住一阵恶寒。

这是她自己一手促成的,只能表现出与有荣焉。格拉桑却是真实的羡慕,在巴黎生活两年的他,太明白一个贵族身份,哪怕是新晋封的贵族,对于个人的庇护作用。

“葛朗台先生的运气真是太好了。”这么感叹一句,格拉桑才想起不对劲的地方:“可是他为什么突然运作起晋封来?据我所知,当年那位称帝之前,也就是葛朗台先生出任市长的时候,完全有获得晋封的资格的,可是他因为政见的原因,拒绝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