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低调,很多人也都认出来了他就是这庄户里的东家。
昨天听家里的男人说了庄子里的东家来了,但是他们这些小民自然没见到,都是那些管事去见的,远远的打眼一瞧,这气度,这容貌,还有大人手里牵着的珠圆玉润的孩子,说不定就是小少爷呢?
若是能够到跟前说上几句话,说不定还能沾些贵气。
那些人便主动上前搭话,叶凉臣便也承认了自己确实是东家,顺便问了问他们收成如何。
一说到收成,众人就开始滔滔不绝了起来,这家说一亩地打了多少粮,那家说今年多了多少进项,还说道陛下对于百姓的仁慈,几乎不收什么税,东家格外宽待他们,以至于他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更有热情的还请叶凉臣去他们家里看,晒了稻谷,玉米,高粱,瓜果,还有各种山上摘的花朵,都可以免费让他们摘去晒了卖钱,城里做胭脂,点心等等都需要,无疑也是给他们增加了一处进项。
叶凉臣听了他们说的,确实放心了不少,回来的时候,那些人为表感谢,想送东西给他们,由于众人格外热情,推拒不得,叶凉臣只能收下了,所以青阳回来的时候,是推着个板车回来的。
晏宝手里提的东西,婶婶们说是给少爷和夫人的,地道的土鸡蛋给晏宝补身子的,几包干果是给娘亲的,所以晏宝回来的时候亲自抱着。
第一次见到这样淳朴热情的百姓,所以晏宝也很是高兴,叽里咕噜的跟叶桑榆分享。
叶凉臣默默的坐到她旁边的凳子上,看到她正吃着自己炖的粥,便知道她才醒不久。
等晏宝说完之后,某人又熟练的支开晏宝。
“晏宝,你和青阳去收拾一下,待会儿等你娘亲吃好了,咱们就准备回宫了。”
“哦!”
晏宝走后,叶凉臣端起面前的碗,拿起勺子就将粥递到了叶桑榆面前。
她乐得他伺候,默契的吃着。
“可以啊,言传身教,让晏宝好好看看,只有像他父皇一样做个明君,才能让百姓们过起好日子。”
叶凉臣笑了笑没说话,喂完粥之后,看着她忽然道。
“回宫可还方便?”
知道他话里的意思,叶桑榆脸红的在他肩膀锤了一下,哪有那么严重,再说回去坐马车的她又不用走。
这次一家三口出来一趟玩得也算尽兴,虽然浪费时间睡了大半天,但是瞧着晏宝那般高兴,便说着下次有空一定再来。
但是,事实上短期之内,她是出来不了了。
一个月之后。
近日,不知道是不是天变冷的缘故,叶桑榆越发喜欢睡觉了。
还是三月发觉她这个月月事推迟了十来天了还没来,便隐晦的问叶桑榆是不是——
起初她自是不信,自从生了晏宝这都快八年了吧,而且他们每次都有预防措施的。
但是,三月觉得即便如此,月事推迟也当好好调养,正说着外面每月固定来请平安脉的太医到了,那就把脉看看吧!
不看还不要紧,一看还真出事了。
御书房,叶凉臣手里正看着一本从外面得来的书,正是叶桑榆写的那本《民生风物科普手札》,似乎对民生很有益处,在他正看得颇为投入的时候。
听见脚步声的他抬眼朝门口望去,眉眼不自然的柔和了下来,立即放下手里的书籍走到叶桑榆跟前去,拉着她一起坐到一旁的软塌上。
“阿榆,怎么过来了?”
叶桑榆安静的靠在他的怀里,一副沉思当中的模样,忽然抬头看了他一眼。
“怎么了?”
“哥哥,你的药是不是没用了?”
“……”叶凉臣起初没听明白怎么回事,还以为她身子不舒服生病了。
“可是哪里不舒服?”
“喏,你摸。”叶桑榆干脆将袖子往上拉了拉,露出一截白嫩的手腕伸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