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的蘑菇房又起了大变化。
窗边的灯照了土豆和红薯的中植槽一夜,冒头的嫩芽开始泛出微微的黄绿色。
至于蘑菇,昨天才小指头大小,但现在已经有中指大小,并且有部分着急的菌伞颤巍巍地张开了。
虽然还很嫩,不够肥美,也没有形成一簇簇的云梯状,但可以摘下其中稍微大的一批了。
周黍小心翼翼地贴着料砖表面用力,尽量不损伤菌丝。
这样抽采着,居然也端出去差不多一斤的重量。
李美没跟进蘑菇房,但见她走出来,立刻迎上来:“这就是蘑菇?”
小小的一个个,铁灰色的菌伞表面,白白的菌褶背面,散发着潮湿的草味儿。
真的可以吃吗?
周黍点头,当然可以吃。
她安排道:“你是客人,去餐桌上坐着,姐给你做一个拿手菜。”
对于蘑菇,周黍吃出很多心得。
农家乐开张前,她和合伙人朋友,跟承包厨房的主厨团队激烈地讨论菜单和经营方向。
论就餐环境,比不过星际酒店;比菜品精致,赶不上高档私厨;拼噱头的话,也搞不过专业连锁酒家。
那怎么吸引客人回头呢?
关键在应季和新鲜上,特别是蔬菜,诸如竹笋,竹荪,蘑菇等等本地特色,若能做到当天采摘当天下锅,就比较完美了。
蘑菇是其中重点,因为无论切片生吃,熬了喝汤,炒了尝鲜,或烤或炸了做调味油,都是非常优秀的选择。
周黍限于目前的条件,决定取一半直接用白油来炒。
所谓白油,就是猪油。
生铁热锅,白油熬化,待锅中升温,油冒青烟,就可将洗干净的蘑菇倒下去。
翻炒不必过多,稍有汤汁从蘑菇中渗出,略用油盐调味即可。
出锅后,热气腾腾又光亮油润的一盘,摆在李美面前。
周黍热情推荐:“阿美,快来试试!”
虽然少了不少调味料,但只蘑菇的鲜味就足够证明一切了。
李美不太敢试,拿筷子的手发抖。
周黍干脆地夹了几朵,毫不犹豫地放入自己口中,微微咀嚼后连连点头。
很不错,虽然还没有长到最肥美的时候,但被动物脂肪激发的鲜是在的。
再搭配白米粥和油煎土豆饼,简直满口生香。
李美见周黍吃得满意,忍不住动了筷子,但只是试探着夹了一小朵。
只是那一朵入口后,立刻张开了眼睛。
有别于土豆和红薯涩涩口感,是清爽和脆嫩的,油盐之外确实多出来一味,但绝不是令人不喜的杂味,而是蘑菇自带的新鲜。
直接将味蕾洗礼了。
李美难以描述自己的感受,只能干巴巴地称赞:“黍姐,真的非常好吃。”
迫不及待夹了第二筷。
周黍颇有兴趣地问:“如果确定吃不死人,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
李家大办宴席,县上都有人来,那席面的档次就不能低。
大鱼大肉是一定的,蔬菜和水果肯定不会少,为了排场,指不定还会上一些珍品做主菜和噱头。
而这些噱头,就是蘑菇未来的方向。
李美立刻想起李惠的抱怨,说给她安排了盯着厨房泡发海货的杂活,不让她去前面见人。
所谓海货,其实就是海带和海参。
海参自然是贵的,海带却有点说头了,它虽然也算海味中的一品,但其实是可长期保存和运输的素菜,价格只比大棚出的新鲜菜略贵些。
采购得多的话,干货按两块半一斤计算,如果市场零售,会靠近三块。
周黍心里有数了,蘑菇市场打开的话,价格不会太低,于是看李美的眼神更加温柔。
她将装蘑菇的盘子推向她:“喜欢就多吃些!”
李家的七十寿宴是赶不上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