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我在等她回复。”
“......唉,我倒是没问。不过,我今天和友站交接的时候,接到了友站主编的短信,询问我是否要跳槽。”
正在这时,尤明那不知何时设置为“忠于革命忠于党”的铃声响了。
他接起电话,是前台的电话打了过来。
前台小妹的声音有点颤抖:
“尤、尤总,有、有一群客人......”
竖店影视基地。
民国场地。
正在拍摄的某剧组内。
休息时间。
捧着盒饭的几个剧组成员凑一起聊天:“你们听说了没?海星影业疯了。”
“怎么个疯法?”
“喏,你看。”
副导指着海星影业的车队。海星影业一次拍摄动用了十几辆卡车,排成长龙,缓缓驶入场地,架势惊人,隐隐能看到车队内大部分的卡车上都装着道具:“瞧这架势,真隆重。不过,我听说他们居然今年要拍的很多大ip片,像龙阁凤阙这样的,都给放弃了。项目资金居然都拿去扶持了主旋律、还有小众的社会问题片。还花大钱投资了一部科幻片。”
“嚯!”众人吓了一跳:“还真是疯了。”
家大业大也不是这么糟践的。主旋律片能赚几个钱?他们自己现在拍的就是一部抗战片。花费不多,但是赚得也不多,只是求稳谋生而已。
小众的社会问题片,那更是拍一部赔一部啊!而且还容易踩线,难过审。
中国的科幻片,那更是成功的是极少数,偶然里的偶然。大部分不过是烧钱赔钱而已。
“他们内部也有很多争议,不过都被他们的大老板给压下来了。”
副导演摇摇头:“谁知道呢。反正海星的家业也一时半会烧不完。有的是人想接手海星影业。”
正说着,海星的车队已经拉到了隔壁的民国场地。
他们剧组拍的是古偶,正蹲的地方是一处比较高的台子,正好居高临下地看到海星那边的配置。
海星来的剧组带了一票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布置场地。
眼尖的道具师瞅了一眼,倒吸一口冷气:“有钱!”
那些道具看起来非常陈旧。这种叫做“做旧”,带来历史感,真实感。不过,做旧比直接上新的要花钱多了。
海星的道具组直接开始在街道上做场景搭建。再接着,他们的演员也陆陆续续地从后面的车队下来了,每个人都化得面黄肌瘦,瘦骨伶仃,衣衫破烂,仿佛从解放前走出来的农民、工人。每个演员身后都跟了一群的特效化妆师。
等摄像机、演员等都到位了,海星的导演们也终于下来了。
砰。副导演的盒饭落地了。他双眼发直:“他、他们怎么把这位给请来了?”
几个年轻的导演跟着一位老导演。
这位老导演年纪不小了,胡子头发都花白,看起来至少七十岁了,是曾经拍过不少新中国历史上著名主旋律战争片的传奇人物。
但是不待他们继续围观海星的大动作,就听后面导演叫开工。
他们的导演是一个说粤语的,来自港区。毕竟,现在大部分的这种抗日片,谍战片,都请的是港台的导演。
这位带粤语口音的导演不屑地看了一眼海星那边:“芥末认真拍主旋律片,一看就是扑街共仔。主旋律观众看腻味,拍芥末认真,费力又扑街。拍土包子抗日没有银看呐!要拍就得要刺激,要偶像,要美人,要公子哥,要大少,要黑帮头子,要土匪,要芥些抗日才刺激。”
“走,我们继续拍。”
副导演听了,虽然忍不住又看了一遍那位不知道为什么重新出山的老前辈——他少时的偶像。
但是他知道,来自港区的这位导演说的才是现在抗日片的主流,收视的主流。
他只能为海星,也为前辈叹了一口气,重新走向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