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到了我这把年纪也不在乎这些身外之物,就是下放到别的地方我放不下这片红薯地。我总得弄明白自己到底错在哪里。”
苏叶听完松了口气,这算啥事?他要是能来上沟村就更好了。
她笑眯眯地建议道:“阮老师看上沟村怎么样?我们这里水土好,四季景色宜人,伙食也不错。这些学生来了这里个子都长了不少。放心吧阮老师,你要是愿意,我就去替你安排。”
这句话正中阮儒良的下怀,要是把他分配到这片红薯地边他做梦都能笑醒。
苏叶火速找马支书安排了这件事,他们的知青点要多加一个人。
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马支书倒是不介意,苏叶带来的这群学生娃个个都是壮劳力,是再靠谱不过的知青,这个阮老师既然是她推荐的,也不会差劲到哪里去。
再者说现在连马支书都开始怀疑儿子说的那番话到底是真的、还是为了糊弄人的。这个苏老师要是真有这么神,那就是万万不能逆着她来。马支书盘算了半天,爽快地写了封介绍信交给苏叶。
苏叶联系了顾向前,顾向前打了几个电话联系了亲朋好友,很快阮儒良就收拾着包袱来到了上沟村。
阮儒良刚来到知青宿舍就生生地吃了一惊,他做好了抛弃一切、艰苦奋斗十年的决心来到这个山沟沟,没想到这个穷乡僻壤竟然是个福窝!
一中的学生给阮儒良炒了香喷喷的黄瓜炒蛋,用荷叶、泥巴焖了一只叫花鸡,一只烤鸭,一盘红烧鸡鸭杂。
刘刚乐呵呵地给阮儒良倒酒,“这是剑南春,好酒,老师早就该来啦!”
李明兴致勃勃地摘下眼镜吃饭,镜片被他擦得特别闪亮,“我查书籍了,等这批红薯熟了咱们可以用红薯叶喂猪仔,再过几个月我们恐怕就能吃上猪肉。”
林媛接着说:“咱们的兔子下个月就可以抱窝了,这东西特别能生!一窝好几只,幼崽见风就长。”
阮儒良听得晕乎乎的,这又是酒、猪肉、又是兔子的,太令人吃惊了。他被学生们一人夹了一块肉,不一会白米饭上已经堆满了小山般的猪肉。这……这岂止是个福窝,这难道不是活在梦里吗?
鲜香的肉汁不住地流到米饭上,浸得米饭香软无比,阮儒良惊得,晕乎乎地连吃了三大碗米饭,肚子撑成圆溜溜的球才停下来。
阮儒良连自己的眼镜什么时候掉到地上的都不知道,整个人喝得醉醺醺的,浑然如坠入美好的梦乡,双腿踩在云朵上。
第二天醒来他听到鸡打鸣的声音,刘刚端着一碗鸡蛋肉丝粥呼唤他吃早饭,阮儒良这才肯相信昨天发生的一切。
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阮儒良后来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慢慢消化过来。
……
春耕过后,上沟村来了一位老师。这个老师白天跟着新知青们下地干活,晚上给他们上课。老知青们见了都感觉到很不可思议。
他们有这么求知若渴吗?
老知青们感到很稀罕,晚上下了工回来连收音机也不听了,跑去听阮儒良上课。阮儒良很有两把刷子,毕竟是从中专学校出来的老教师,他教的内容深入浅出,晚上教理论知识,白天的农事劳动相当于实践。
阮儒良本以为自己是为了梦想捏着鼻子来吃苦,没想到却是掉进了福窝。成天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他不做点实事能对得住自己吃下的肉吗?感激之余,阮儒良干活也肯卖力,使劲地给学生灌输知识。
这群一中的学生相当于不花钱白念了一个中专,虽然干农活很累,但年轻人浑身都是力气和希望,他们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挫折和农活使人成熟,知识使人进步。
同时苏叶联系何梅梅油印了一批高考复习资料,虽然这群孩子跟着她下乡了,她也不能耽误了他们的前途。跟着她一块混,还能有越混越差的道理?
老知青待遇就没有那么好了,天天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