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00、Chapter100(3 / 3)

。回到伦敦,距离红舞鞋童谣的秘密更近,有更高的概率找到相关线索。

线索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正如金钱不会凭白从天而降。

虽然在华尔街捞了的钱足够不愁吃穿,但也不必就此赋闲在家。

玛丽没有选择数学教师的那些工作邀请,倾向于不必坐班的灵活工作。

去年末,伦敦有一份新创办的财经报刊《金融日报》快速崛起。

正欲创建最具权威性的英国股票及其他金融商品指数,是为读者提供全球经济与商业咨询分析。

M先生,作为大热畅销书《十九世纪华尔街实况分析》的作者,深度剖析了混乱华尔街的内幕,理所当然收到了成为《金融日报》专栏作者的邀请。

玛丽已经主编有过数次信件往来,只等回伦敦去舰队街的报社编辑部签订书面合同。不只金融类专栏,她以明顿先生的身份还接下了另一份调研工作。

四年前初至伦敦,她接手过伦敦公共交通·地铁篇的调查,顺带发现了有人想搞地下水道打劫银行金库。

后来《伦敦公共交通》一套工具书出版,其中地铁篇部分因真实性、详实性与实用性广受好评。

正因如此,有另一个社会调研项目找上了门。

这是由伦敦慈善基金会牵头涉及到市政改造的项目,需要一整套有关伦敦贫民窟的实况报告。

虽然市面上不乏对贫民窟的报道,但多是为了吸引人眼球的扭曲花边新闻,客观而理性地记录少之又少。

不同于金融日报给出的高额稿费,邀请明顿先生加入的社会调查项目资金不算太充裕。

可想而知,去贫民窟的实地考察工作与舒适无关。生活环境必然脏乱差,人员混杂到毫无规章秩序可言。

玛丽还是选择了加入这个调研项目。

她可以更了解十九世纪伦敦真实的另一面。而混乱有时意味着深埋秘密,指不定就会撞上红舞鞋童谣后续线索的契机。

契机可遇而不可求。急不得,也就不必着急。

却有一个熟人形色匆匆地来到了蓓尔美尔街。

一改以往恪守礼仪规矩的做派,都没有提前打招呼预约时间就直接找上了门。

不是别人,正是达西。

玛丽结束了一天在东区白教堂的实地考察。

回家吃好晚饭,准备休息一会去舒舒服服地泡个澡,没想到会有意外访客。

达西不是独自前来,他还带了一个人。不是宾利,而是一位女性。

他罕有地省去了那些礼节性问候,神色严肃,“明顿先生,很抱歉,这次突然造访有失礼数。有一件急事,不知能不能请您帮忙。”

“达西先生,您太客气了。如果在我能力范围之内,我愿意为您效劳。”

玛丽说着,扫了一眼达西身边的年轻女士。“既然您开门见山,也请恕我直言,让我们不要浪费时间。直说吧,是不是这位小姐遇上了某些麻烦?”

达西点了点头,“这位是伊丽莎白·班纳特小姐,我的朋友。她的妹妹被一个骗子拐到了伦敦,必须要尽快找到他们。”

伊丽莎白进屋后,看清明顿先生的那张脸就有些充楞。

上帝啊!太巧了。她怎么也没想到被媒体称作真实版罗密欧的明顿先生,居然死去的三妹有三分相似。

“伊丽莎白小姐?”

达西侧头,伊丽莎白为么要盯着明顿先生发呆?这真太过古怪了,伊丽莎白都没这样看过他。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