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朱智勋翻身了,不管他在哪个海外电影奖有斩获,或者只有个提名,裴老板都会运作一波大的,彻底洗清他身上的污浊。只要朱智勋翻身,以《活埋》翻身,那就能证明金柔嘉的项目能捧人。能捧人的导演对其他经纪公司来说,比制作方给多少片酬都管用。
演员或者说是艺人大半都不是靠纯粹的本职赚钱,一部电影一拍三、五个月,战线拖的拍半年、一年的都不是没有。演员的片酬叫上天价又能有多少,要算时间成本的,那是一年的片酬。
艺人出名了,获奖了,有地位了,商演站台、广告代言、各地卖票办粉丝会,歌手还有个演唱会,那才是短平快能来大钱的存在。艺人想红,冲的就是这笔钱。
没钱的金柔嘉想要以十亿的制作费完成一部好项目,团队不能差,好团队都贵。钱都拿去组建团队了,分到演员片酬的领域少之又少,她就准备空手套白狼。
我能捧你,也不是白捧的,圈子那么大,等戏拍的演员海了去了,用谁不是用。想要上我的电影你们得先投资啊,这年头啥也不是白来的。
就因为金柔嘉的这些想法才让崔尚宇怀疑她谎报年龄,新人导演绝大部分都想给自己刷金漆,逻辑是打铁还要自身硬。把机会都让给演员了,自己怎么办?能得奖的机会当然要自己得啊,奖杯越多越珍贵,导演跟制片方的议价权越高,我得奖了!
只有走到一定的位置,对自己有底气的导演才会去思考要去捧演员,因为不缺制作费了,就想着要压缩制作费。
电影制作什么钱都不好省,在摄像的部分省了,摄像团队就不怎么样;在美术的环节省了,布景能烂到连好一点的影楼都比不上。团队省不出钱,演员的片酬就是唯一能压缩资金的地方。
很多导演之所以喜欢用新人,一方面是新人作为一张白纸好涂抹,让干嘛干嘛,不会像成名的艺人那样叽叽歪歪的。另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新人便宜,比白菜还便宜的便宜。
崔尚宇就很好奇,想着压缩制作费的导演,“你没想过用新人?”
“青春片我用新人就用新人了,我的主角是个十六岁少女的父亲,中年男演员你给我找个新人出来。”金柔嘉说他明知故问,“一个演员混到中年还是默默无闻的新人,那还混什么,梦想也不是这么坚持的,市场已经证明他不行,早点转行啊。”
端着咖啡杯的崔尚宇说她误会了,“我说的新人是指那些演技有,名声也有,但没有真正大爆的演员,三线之外徘徊的那种。”
“那东西大海捞针的怎么找。”金柔嘉嫌麻烦,三线开外的演员海了去了,还不如直接点,“我把朱智勋栽成一棵树,蹲在树下守株待兔不是更好。”
崔尚宇举杯碰了碰她的杯口,笑眯眯的望着她,“我有没有荣幸栽你这颗树?”
端起杯子往他那边递的金柔嘉表示,“你有荣幸帮我再去倒杯咖啡。”
坐在窗边喝咖啡的男女聊的很是欢乐,刚带着自家小树苗来吃早餐的导演远远看到那边的两个,拉住了同样看到人想要过去的郑京浩。
“怎么了?”郑京浩疑惑的看过去,“不去打声招呼?”
河正宇摇摇头,“算了。”
河导演的算了让他和金柔嘉在之后的电影节活动上见面的机会就很少了,来参加电影节的项目很多,多到想要跟金柔嘉见面的人远不止他。而金柔嘉要加入的社交局,就更不止河导演的团队了。
首先,票房惨淡到终映也没过损益点的洪尚秀就带着项目来釜山了,他当然不是来参赛的,也是受邀,顺便再卖一波电影票。金柔嘉去贡献了一张票后跟他们的队伍一起吃饭,聊艺术片市场靠票房是起不来了,还是老老实实卖版权吧。
饭桌上前辈对后辈的票房并没有羡慕,只有你走了狗屎运的嫉妒。金柔嘉就乐,我就是狗屎运好,给洪尚秀说的想打她。
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