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第一百十三章 眼中的江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十三章 眼中的江州(2 / 3)

不过那个男人多次盯着她看,目光中颇多惊艳,方才又因她而心软,让应氏有些若有若无的欣喜,不过这种心思她小心翼翼地隐藏在心底,不让任何人发现。

「庐陵郡不是很偏远么?」王简姬问道:「那里能种地吗?」

石氏收起悲容,道:「庐陵好岁十个县、万余户,没那么差。况那个庄园已经划好地方了,多为山林、河湖,平地不多,所出粮食供自家食都紧巴巴的,怕是只能货殖为业。」

「嗯。」应氏轻轻附和了一声,道:「父亲临走前看了下我,说那是大晋朝的邑地,

主人家被夺爵后,顺手给了我家。江州这种邑地太多了,而今多为朝廷所取。」

「那为什么不给好一点的地?」王简姬傻傻地问道。

应氏沉默片刻,道:「父亲说他会把四弟、五弟送去庐陵,治家之时,研究大道之理。

王简姬又不懂了。

不过应、石二人都没解释。

她们这些亡国妇人日子不好过,亡国的衣冠君子也不好过。简单来说,南渡士人即便在北地有亲族,身上也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整体上被人用异样的眼光审视着。

第一百十三章 眼中的江州

要想翻身,最好的办法就是投今上所好。

应玄终日抄录各种文档,万象院会议又进行得如火如茶,再加上在衙署也能听到一些别人的议论,对外间之事并不陌生。

让两个儿子研究所谓的道之理,其实就是一种政治投机,期望让南顿应氏境遇有所改善一一不,现在应该叫庐陵应氏了。

王简姬还太小,对这些事情不了解。

应氏也不大,只有十七八岁,但她是当事人,了解得比较深。

石氏则是四十路妇人,以前又身份贵重,天然对这些东西精通。

三人吃完奶糜后,自有宫人前来收拾打扫。

石氏坐到了树下,吹着晚风,双手下意识轻抚小腹。

应氏指挥王简姬去煮茶水。

小姑娘愣了愣,照做了。

应氏又坐到石氏身旁,两人一齐看着天边的晚霞。

「石贵嫔,以后小奴的家人若得赦免,也是去江州吗?」看着王简姬忙碌的身影,应氏轻声问道。

「多半是了。」石氏说道:「那天你没听到吗?」

应氏微微点头。

不知道怎么回事,她们住的这个地方正屋很高、很大、很空旷,听说是特地挑选当年河北暴水时冲下来的太行巨木建成的,现在已很难寻到这么大的栋梁之材了。

房子大了,就只能都住在一起了。

天子偶尔来一次,便陪着石贵嫔说话,有时候还解开石贵嫔的裙衫,把耳朵贴在小腹上,说是要听听他孩儿的动静。

这些事情之外,也会提到江南。

有一次天子就说打下江南之后,北地士人多在扬州争夺土地,而他独取江州,拿走最大一份一一其实也不是独取,但他确实占走了很大一部分。

原因很简单,江州郡公、县公、县侯之类的一大堆,非常集中,朝廷收不了多少赋税,以至于王彬镇江州时不得不用军船搞货殖,想方设法捞钱,不然军队都养不起。

当是时也,鄱阳铁器运到巴东,再从当地运回盐及蜀中特产,获利巨万,远近闻名。

而且江州运输便捷,就是她家新近落籍的庐陵郡都有水路(赣水,即汉时湖汉水)直通长江。

同样的货物,车马运输所费是水路的三十倍以上,简直孩人听闻。

天子说江州有这么一条南北向的大河汇总、运输诸郡的粮食、资财,简直就是「天赐」。

如果好好疏浚一下,裁弯取直,改造一些险滩,将来能发挥的作用难以想象。

百年后,江州或许成为大梁朝的重要粮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所。

「下次他再来,你找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