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第四十章 寿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章 寿春(2 / 3)

三四千人,太危险了。

惜韩潜、童健等将不附我,向刘越石输诚,奈何。祖约叹了口气。

被别人拉走了一半部队,能不生气吗?

但生气有什么用,人家听你兄长的,可未必愿意听你的啊。

主公,事已至此,该舍弃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了。桓抚建议道:寿春城中尚有三千兵,乃本郡土人,主公可将其派往城外屯驻。石山有两千江州兵,须得找个由头调走。

若想阻遏南兵,最好再在合肥屯驻重兵,找机会奔袭东关濡须坞水陆营寨的土兵、江州兵。

若不行此事,势难阻遏南兵北。

南兵北攻寿春,最便捷的路线就是自长江经濡须水今裕溪河进入巢湖,

再出巢湖,经施水亦叫南渺水抵达合肥,再经肥水抵达寿春、淮水。

你不在合肥挡住他们,南兵就会顺着水路源源不断过来,难以抵挡。

当然,如果能把屯驻在东关的资粮烧毁,可极大延缓吴兵的进军速度一一至少可阻挡一路。

想当年,司马昭就觉得这里十分关键,于是带兵杀过来了,为诸葛恪大败,

死者数万人,就是着名的东关之战了。

这是一个连接长江与巢湖的关键节点,地势险要,坞堡坚固,同时还可下水寨,阻断北兵自合肥、巢湖一带进入长江的企图。

曹魏、司马晋与东吴在北至合肥、南至东关一线,打的仗真是数都数不清了。

最终的结果就是战线僵持在这里。

孙十万拿不下合肥,更别说合肥以北的寿春了。

曹魏、司马普也拿不下濡须坞或东关,无法挺进长江。

如今合肥在淮南太守治下,但守御此地的是庐江兵,有没有把握拿下来呢?

祖约凝眉沉思,举棋不定。

主公,别想了。殷义冷笑一声,道:合肥戍兵是庐江何氏的私兵部曲,若无合适理由,他们怎么可能听令?

祖约微微叹气。

世家大族的私兵就是这样,独立性太强。一句话,你用什么理由将他们调出合肥,北伐梁国?人家不傻,会怀疑的。

如果只是渡河北劫掠,倒不是没有可能,但也看人家心情了。

罢了,不能太贪心。祖约摇头道:就一万多人,守这守那,处处分兵,到头来一场空。

主公英明。虽然被驳斥了,但桓抚不以为意,大声道。

作为司马,他只是提出这么一个可能,拿主意是主将的事情。

先拿住寿春、口、八公山。祖约很快做出了决定,然后又道:遣使往建邺一行,就说远戍他郡,将士鼓噪,请还徐州。

使者走后十日,再派一使,言将士不见家人,怨愤不已,请朝廷拨钱粮、

船只,搬取军士家人,以安众心。”

众人仔细一琢磨,纷纷会意。

这有点麻痹建邮朝廷的意思了,乃缓兵之计。

徐州那边一一祖约最后说道:韩潜、童健虽不愿附我,却也不会加害军士家眷。便是此二人利欲熏心,将士们也不会答应,君等勿忧。

是。几人齐声应道。

这一点他们也不怎么担心。

再怎么着,以前都是一起厮杀的好兄弟,彼此间可能还沾亲带故,如今有将领带着他们改换门庭,短时间内绝不至于对着以往的同袍家眷痛下杀手,除非建邺方面另派大军北。

给大梁天子的信,我亲自写。祖约最后说道。

而就在祖约与部将们商议大事的时候,中垒将军张硕已经抵达了颍口。

颍口,顾名思义,颖水入淮水处,位于淮水北岸,汝阴郡境内。

张硕只带了寥蓼十余骑,沿河观察地形。

至于银枪中营及其他杂兵,则仍在汝阴、谯郡腹地,以免打草惊蛇。

老实说,虽然天子给他下了命令,但就本心来说,仍有疑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