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懂茶的老太太跟前露怯。】 【大家说说看,兰兰说的有没有道理?】不必说,天幕上顿时刷过一片“有道理”。 【至于妙玉本人为什么也那么懂茶,这应当与妙玉的身世有关。等兰兰喝一口水,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妙玉的神秘身世。】 就见萧兰兰又取出她的“保温杯”,旋开盖子喝了一口,润了润嗓。这时天幕上兀自不安静,开始有人在评论区留言“国际惯例”。萧兰兰顿时笑了,将保温杯重新盖好,然后也点头说: 【没错,国际惯例。但是在“国际惯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旁人是如何介绍妙玉的吧。】 【妙玉第一次出现,是贾家营建大观园,准备迎接元春省亲的时候,因为大观园中建了这座栊翠庵,因此贾府四处采访聘买了十个小尼姑、小道姑,另外还找到了一个带发修行的,就是妙玉。】 【当时介绍妙玉的,是贾府的管家媳妇林之孝家的,妙玉的出身、受教育情况、个人经历、外貌描述……都是由这位管家媳妇介绍的。她说妙玉“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 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②】 【另外就是妙玉“如今父母俱已亡故,文墨也极通,经文也不用学了,摸样儿又极好。”②】 贾母院儿里,众人听得暗暗点头,这不正是将妙玉形容得一个字不错吗?看来荣府的管事娘子,还都挺会说话的。 【当时妙玉是与师父一起上京,但是妙玉的师父在京中圆寂了,临寂留话给妙玉,说他“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然有你的结果。”②所以妙玉没有回乡,而是留在京中。】 【当时王夫人认为栊翠庵有妙玉这样的人主持很合适,想要去将妙玉接来,但是妙玉维持了她的一贯清高,说: “侯门公府,必以贵势压人,我再不去的。”②于是王夫人是下了个帖子去请,果然请了来了,住在栊翠庵里。】 【这是荣府将妙玉请来时的说辞。然而在妙玉的熟人邢岫烟口中,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邢岫烟听闻天幕上这样说,顿时涨红了脸——听天幕的意思,仿佛她在背后议论妙玉的闲话,可她明明没有啊。 【邢岫烟说妙玉是“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竟投到这里来。”③这就是明确说,妙玉投到荣国府来,是因为得罪了权贵。这究竟是妙玉无意中得罪了权贵,还是权贵主动找茬,就不得而知了。但总之,妙玉托身于贾府,是来寻求庇护的。】 这句话说得贾母与王夫人等都脸色微变,年轻一辈却都不知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妙玉本人则还算沉得住气,稳稳地扬着头,紧紧地盯着天幕上侃侃而谈的萧兰兰。 【当时是宝玉过生日,妙玉就给宝玉写了个生日贺卡,上面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③宝玉不知道该怎么回,于是拿给邢岫烟看。邢岫烟当时便道:“他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③】 【邢岫烟送给妙玉的这十二个字: “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外加“放诞诡僻”都十分精准地概括了妙玉的孤拐脾气。】 【于是宝玉便听从邢岫烟给的建议,在回帖上自称是“槛内人”,与妙玉的“槛外人”相对..…】 听天幕上这般解说,邢岫烟显得十分紧张,生怕为自己还未说过的话得罪了妙玉。 >然而妙玉却毫无愠色,一字字认真地听着,甚至还向邢岫烟点点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