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汉初。 听到月神说皇帝是无赖之人,文武百官虽然面上并无异常,但心中却是暗暗点头,颇为认同。 而在听到皇帝与那朱温比起来,居然还能被赞为谦谦君子,当即就好奇不已。 站无站姿、坐无坐姿的汉高祖刘邦听到月神之言,只是无所谓的摸了一把胡子,认为能得到天下的自己就算是无赖,那也是最厉害最成功的无赖。 “不过我居然还有被称赞为谦谦君子的一天,看来我可得好生感谢一番那个朱温才行。” 留侯张良:“……” 果然成大事者,必得先能屈能伸。 · 唐朝。 已经创立科举糊名法的女帝武则天在听到月神这一番话,只觉得也许可以再进一步避免考生和考官作弊。 毕竟在月神所透露的未来之事来做警醒,那些猖狂嚣张的世家大族应该能退让一步。 虽然在她当政时期还不能把糊名法在科举考试中普遍使用,但若能在下一任皇帝,或者是下下人皇帝用上,那便是极好的了。 如此一想,武则天对站在自己身旁的女儿太平嘱咐道:“太平,你须得记下这个糊名法,定要让此法在我朝亦能用上。” 公主太平听了母皇这句话,当即点头,微笑着说定会尽力。 · 【唐文宗时期,皇帝曾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能让皇太子迎娶宰相的孙女,只是郑覃毅然拒绝,宁可把孙女嫁给时为九品官的崔某。为此唐文宗无奈质问:‘民间门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4)】 唐朝。 唐文宗:“……”这下可真就在祖宗面前丢脸了。 宰相郑覃:“……” 月神您不是在说宋朝词人苏轼吗?就不要偏到这里来了吧?!他真的不想以这种方式出名啊! 【今日授课重点为宋朝,便不再多言唐朝之事。】 【苏洵、苏轼和苏辙在京师风光无限,只是当这父子三人名动京师时,突然便传来苏轼苏辙母亲病故的噩耗,两兄弟便随父回乡奔丧。】 听了一大堆唐朝历史,随后猝不及防就知道母亲病故之事的苏轼和苏辙:“!!!” 思母心切的兄弟二人,在和父亲商量一会儿,便立即踏上回乡之途。 就算京师繁盛多姿富贵迷人眼,但于他们而言,还是母亲更为重要。 若是不能回去侍奉母亲,或者是不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他们一生都将遗恨不已! 【嘉祐六年,守丧期满的苏轼回京应试,应中制科考试。四年后,苏轼还朝判登闻鼓院。治平二年,苏轼之父苏洵病死,苏轼和苏辙兄弟扶柩回乡,瘦小三年。】 还在努力坐船赶回去见母亲的苏轼、苏辙二人:“……” 苏轼思索良久,还和弟弟苏辙挤眉弄眼好一会儿,终是神情纠结的上前对父亲苏洵说道:“父亲,要不您还是先进去避避风?否则我担心您年老体衰容易感染风寒病死。” 苏洵闻言,立即就狠狠的瞪了一眼儿子,这是说的什么话?这是在说他会比月神所说的时间门死得更快更早吗? 苏辙一听哥哥说的话,就想要捂脸了——他哥哥这也太不会说话了,怎得一张口就能得罪人?! 现在对着父亲和他说就还好,终归不会出什么大差错,可若是在朝为官,那就很致命了。 事实证明,苏辙对自己哥哥的担心